欢迎访问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

国家级名师
来源:基础医学院 作者:基础医学院 点击数: 发表时间:2023-01-05 13:05:59
A A A

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

周永学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19563月出生,19746月参加工作,研究生学历,硕士学位,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二级教授,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37年,主要事迹如下:

一、诚实做人谦逊友善,踏实做事开拓进取。周永学出身农家,自幼经历贫穷艰难,形成了为人谦和、诚实友善、朴实无华的风格。作为教师,他为人师表,注重言传身教,以高尚师德、人格魅力、学识风范去感染教化学生。用自己的爱心去传授知识,把自己的真诚和情感融入到课堂当中,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,把促进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本能。担任校长以后,更加谨言慎行,低调做人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朴实无华,不染官气。急师生之所急,想师生之所想,热情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。任期内大力实施质量立校、科技强校、人才兴校战略,以内涵建设为抓手,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,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,历经艰辛努力,2015年终于成功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。

、辛勤教书治学严谨,精心育人诲人不倦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精研教材,精心备课,反复完善课堂教学设计,开展启发性、讨论式、研究式教学,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他特别注重对学科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,提出了个人见解,并用于教学之中,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。他一直积极践行大学教师不仅要教好书,还要育好人,经常深入教室、图书馆、体育场、学生食堂和宿舍与学生亲切交谈,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,还在新生入学后和应届毕业前与学生给开专题讲座,答疑解惑,教学生怎样度过大学生涯和怎样融入社会。他还给学生开设了《人生导论》这门选修课,结合亲身体会讲授做人的道理,严谨治学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受学生们喜爱。

、强力推进教学改革,着力培养临床技能。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他积极推进以知识、能力、素质融合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改革,探索科学基础、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、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。亲自主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,领衔成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,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,给学生创造早临床、多临床、反复临床的机会,取得良好的效果。他克服重重阻力,强力推进临床教学管理体制改革,在附属医院成立临床医学院,建学生食堂,教室和宿舍,将临床专业本科四、五年级教学完全搬到附属医院进行,使学生处在医院的环境下,接受医疗环境的熏陶,并随时可以跟随老师到门诊和病房见习实习,全力强化临床技能培养。对附属医院的人事管理和绩效分配方案进行改革,理顺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关系,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,调动临床教师和医务人员教学积极性,使临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,临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证。

、学术研究精益求精,指导硕博培育优才。坚持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,已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3篇,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,出版《温病发微》、《中医临证指要》《中医养生大辞典》等专著8部;发表学术论文118篇。主编和副主编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《方剂学》4部,参编研究生《温病学》教材1部,已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。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。带领博士生对乌梅丸、半夏泻心汤、小建中汤等开展了文献与实验研究,对古方硝菔通结汤进行化裁变通,研制疗效显著、使用便捷、无毒副作用的通便中成药,已经获批专利1项。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,指导博士生10名,指导博士生闫曙光撰写的毕业论文《乌梅丸拆方对TNBS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研究》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


基础医学院 电话:029-38185122

版权所有:陕西中西药大学 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管理处

陕ICP备05001612号-1  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

copyright @ 2005-2008 http://www.sntcm.edu.cn All Right Reserved